- 陈祥;吴海洋;王永强;李晓齐;曹红;郑世军;
为了制备禽呼肠孤病毒(ARV)σ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实验室保存的融合蛋白His-σB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融合、筛选、亚克隆后,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σB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C3、4H11。经间接ELISA方法测定,2株单抗的亲和力解离常数分别为5.17×10-10和5.04×10-10,均为高亲和力抗体。2株单抗的重链类型分别为Ig G2a和Ig G2b。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分析表明,该两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ARV感染DF-1细胞后产生的σB蛋白。以Western blot方法利用单抗检测不同截短的σB蛋白,初步确定3C3、4H11两株单抗抗原识别表位分别位于101 aa~120 aa之间和121 aa~140 aa之间。该单抗为检测ARV及研究ARVσB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5年06期 v.51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亨;余光涛;顾铭杰;于惠;张军;王艳;王培莉;林宇;孟霞;李建基;
妊娠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2)。产后第4天,试验组经第4对乳腺的乳导管灌注金黄色葡萄球菌0.1 m L(2×107CFU/m L),对照组注射同量的生理盐水。动态观察和记录大鼠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胸腺和脾脏指数、乳腺组织内细菌数和血液学变化。结果显示,注菌后,试验组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乳腺组织内细菌量在接种后6 h迅速升高,之后开始下降,直至96 h,乳腺组织仍可以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高于300 CFU/mg乳腺组织;外周血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在接种后6 h,12 h,极显著升高(P<0.01),之后差异不显著;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接种细菌后可导致明显的炎症反应。表明本研究建立了经乳腺导管灌注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大鼠乳腺炎的动物模型。
2015年06期 v.51 7-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6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伟;傅秋玲;黄瑜;傅光华;陈珍;陈红梅;程龙飞;万春和;施少华;林建生;
为了建立快速检测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抗体的血清学方法,本试验利用纯化浓缩的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MPZJ1206株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DHAV-1a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各种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稳定性高,可用于鸭群DHAV-1a感染的血清学监测及其抗体消长规律的检测。
2015年06期 v.51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小容;刘广芹;汪子豪;冯敏;秦建如;郝建勇;李育豪;曹伟胜;廖明;
为了探讨不同接种途径和日龄对SPF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后感染模式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经11日龄鸡胚尿囊腔、1日龄口服、点眼滴鼻、腿部肌肉注射、颈部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和7日龄腹腔注射途径接种了ALV-J CHN06株,于不同时间点(第1、2、4、6周),分别对各试验组的病毒血症、抗体及排毒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11日龄鸡胚尿囊腔组100%(15/15)感染模式为V+S+。1日龄口服组和点眼滴鼻组感染模式以V-S-为主。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组、腿部肌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在第4、6周的感染模式均以V+S+为主。7日龄腹腔注射组在试验期内仅呈现一过性病毒血症,而且7日龄感染组在第6周的抗体阳性率比1日龄感染组高,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胚胎感染易导致持续性病毒血症,注射途径比非注射途径更易诱导病毒血症和排毒。随着感染日龄的增加,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缩短,排毒时间推后,抗体生成水平升高;防止ALV-J早期感染有利于ALV-J的防控和净化。
2015年06期 v.5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卿柯香;袁远华;郭霄峰;黄淑坚;
采用RT-PCR方法对NDRV-QY分离株的S组基因编码区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QY株S组基因包含的ORF大小分别为1 517 bp、1 251 bp、1 104 bp和1 104 bp。将QY株的S组基因各节段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与正呼肠孤病毒属的呼肠孤病毒的相似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QY株与ARV、TRV、MDRV、NDRV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其中与NDRV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90%以上。QY株与NDRV、MDRV、ARV同在正呼肠孤病毒的第Ⅱ亚群,与NDRV处在同一个分支,与MDRV和ARV处在不同分支,建议将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分类在正呼肠孤病毒属的第Ⅱ亚群当中。
2015年06期 v.51 17-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9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周勇;白文顺;杨亮宇;张健;孙亭亭;陈培富;
为了解MHC-B单倍型在武定鸡的分布情况与促进抗马立克病(MD)品系的选育,采用对血细胞DNA进行微卫星PCR扩增及测序的方法,对20个武定鸡试验鸡群进行分型,并对雏鸡进行马立克病毒(MDV)京-1株攻毒试验。结果发现,鸡群中B11单倍型出现频率最高(约为37%),同时发现了B21单倍型纯合子(约为4%);攻毒试验表明,B5/B5、B15/B15、B11/B11、B14/B14和B21/B21对MD易感性依次降低。本研究初步鉴定了武定鸡群中各MHC-B单倍型分布情况,并建立了筛选武定鸡抗MD品系的方法。
2015年06期 v.5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2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志超;罗梓桐;黄攀;刀丽梅;单文杰;林雅;范财良;程方俊;
从肉牛上呼吸道中分离出3株细菌,通过细菌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16S r RNA鉴定及对其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分离菌株为麦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头孢类药物、左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等药物耐药。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接种的小鼠于24 h全部死亡。
2015年06期 v.51 23-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晓冰;王怡男;张传美;黄娟;张洪亮;王聪;胡琳琳;单虎;
以犬瘟热病毒疫苗株CDV3和野毒株LYM基因组RNA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CDV3和LYM的H全基因序列,PCR分别扩增得到CDV3和LYM-Head Domain基因,将其分别克隆于p ET-30a载体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这两种重组蛋白均正确表达,分子质量约为50.8 ku。再将两种重组蛋白分别免疫小鼠,间接ELISA结果表明,这两种重组蛋白均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具有一定免疫原性。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重组蛋白的抗体中和效价差异不显著(P>0.05)。
2015年06期 v.51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姜艳平;吴煜;张希;姜新鹏;唐丽杰;乔薪瑗;崔文;李一经;
为了研究犬γ干扰素在抗病毒方面的应用价值,依据乳酸菌密码子的偏好性和原核表达载体p AMJ399的特点,在不改变编码蛋白的基础上,将原有的犬γ干扰素序列重新优化,构建重组乳酸乳球菌p AMJ399-Ca IFNγ/PSM565,获得了分泌表达的犬γ干扰素蛋白,将培养p AMJ399-Ca IFNγ/PSM565的培养上清液进行5倍浓缩后与MDCK细胞进行作用24 h后,接种VSV病毒,通过观察病变、MTT法检测活细胞数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均证实该蛋白能够抑制VSV的复制,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犬γ干扰素在临床上的抗病毒应用和作为细胞因子佐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5年06期 v.51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光;孙艳朋;王利华;
本试验通过体外模拟瘤胃内环境,利用取自崂山奶山羊瘤胃内的混合厌氧真菌为菌种,以花生蔓为发酵底物,通过添加等量不同氮源(菌糠、酵母膏、尿素、氯化铵、硫酸铵),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性和发酵液p H值为监测指标,研究不同氮源对混合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源试验组的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不加氮源的对照组(P<0.05)。以氯化铵做氮源时3种纤维素酶活性均为最高,其木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最高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与硫酸铵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另外3种氮源组(P<0.05)。各组p H值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下降,5种氮源组120 h的p H值下降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菌糠组下降最快。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添加不同氮源对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酶活性及p H值有影响,以氯化铵做氮源时产酶活性最高。
2015年06期 v.51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素辉;付利芝;黄勇富;沈克飞;
通过对重庆某羊场送检病死羊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短棒状杆菌,其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能够引起小鼠肝脏和肺脏发生病变,PCR扩增出长为1 434 bp的目的序列,已被Gen Bank数据库收录,序列号为KJ842125,将该序列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所得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登陆编号为HQ712123)同源性高达98%,将该序列与其相关性较高菌株的16S r RN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与化脓隐秘杆菌聚为一簇。本研究为化脓隐秘杆菌致病机理、诊断技术和疾病控制奠定了基础。
2015年06期 v.51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文明;尕松代吉;李增魁;
为了了解青海省牛布鲁菌病的流行情况,为布鲁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及动物布病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牛布鲁菌病的血清学分析。结果显示,在2 734份牛血液样品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率为3.51%,不同地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布病试管凝集试验(SAT)复筛结果阳性率为3.00%,不同地区间的布鲁菌血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我们青海省牛布鲁菌病患病率较高,应尽快制定防制措施,以免危及动物及人类公共健康。
2015年06期 v.5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仲庆振;王丹;孙泽威;娄玉杰;
为了探讨急性热应激对鹅血清激素以及肝脏热休克蛋白70 mRNA(HSP70 mRNA)水平的影响。以60只8周龄仔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2±1)℃,试验组分别施与2 h、4 h、6 h、8 h和10 h(40±1)℃的高温处理,各组处理均在16:00结束。试验鹅全部屠宰取血清和肝脏,测定血清中胰岛素(INS)、皮质醇(COR)、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肝脏HSP70 m RNA水平。结果表明,急性热应激处理下,INS、T3、T4的水平均随热应激时间的延长出现了显著性降低(P<0.05),COR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急性热应激处理可极显著提高仔鹅肝脏中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P<0.01)。
2015年06期 v.51 42-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博奇;陈善真;李中圣;罗均;陈克宏;王贵平;李其昌;
为检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多肽疫苗对猪免疫保护的效果,采用非蛋白多糖载体耦联多肽作为抗原,以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设多肽疫苗组、常规市售Cap蛋白亚单位疫苗组和不同对照组进行免疫。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特异抗体(Ig G),当抗体达到一定水平时进行攻毒试验,对试验各组的临床症状、特征变化及带毒血症进行观察和动态检测,对圆环病毒易感组织进行病毒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最终评估该多肽疫苗的免疫效果及保护率。结果显示:多肽疫苗能够快速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具有显著的免疫效果;攻毒后采集的各试验数据也表明该多肽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2015年06期 v.5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4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张萍;贾国东;魏萍;
为了评价S层蛋白在嗜酸乳杆菌抗病毒作用中参与抗病毒的程度,本试验进行了嗜酸乳杆菌不同成分抗NDV感染IEC(Primary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of chick embryo鸡胚肠上皮原代细胞)作用研究,设计3组试验:1预防试验、2治疗试验、3混合感作试验。结果显示,S层蛋白对病毒抑制性最强,菌体其次,脱S层蛋白菌体次之,代谢产物抑制病毒率最低。为了进一步研究S层蛋白与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病毒与S层蛋白的粘附性,评价了牛血清白蛋白有无病毒抑制性,方法同S层蛋白的病毒抑制试验。试验结果显示,S层蛋白与白蛋白都能粘附NDV,但是只有S蛋白对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性,白蛋白抑制病毒性质并不明显。
2015年06期 v.51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敬晓棋;刘健鹏;冯平;闫海龙;屈雷;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乳房炎动物模型和系统性的乳房炎病理变化研究是深入研究乳房炎的基础。本研究以分娩后7~12 d的C57BL/6小鼠为模型动物,将从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50μL(1×107CFU)或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通过乳导管将缓慢注入小鼠第4、5对乳腺,分别于感染后2、4、8、12、18、24、36、48、60 h和72 h处死小鼠,对乳腺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观察。结果显示,对照小鼠乳腺结构完整,连接紧密,腺泡腔充满乳汁,而试验组小鼠2 h即有免疫细胞出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乳腺内的免疫细胞数量逐渐增加,60 h时小鼠乳腺组织开始脂肪化退变。本研究结果,对奶牛乳房炎乳腺病理变化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也为进一步进行乳腺免疫机制研究奠定了模型基础。
2015年06期 v.51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生财;
<正>放牧绵羊的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草原养羊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直接影响绵羊生产性能和牧业经济效益,严重制约着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已有的调查表明,放牧家畜寄生虫病病原种类多,感染率高,往往呈混合感染。寄生虫感染牛羊等反刍兽后临床可见高度营养不良、渐行性消
2015年06期 v.5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文龙;文鹏程;赵鹏;杨秀环;程柏丛;陈余;何诚;
<正>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是污染食物和饲料真菌之一,广泛分布于泥土和植物里,包括谷物、蔬菜、水果以及田间作物。1984年对河南省8个县的粮食真菌做了分离培养,链格孢霉的检出率高达82.2%,并且食管癌高发区与低发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链格孢霉对动植物的毒性作用已有报道,如20世纪40年代俄国曾发生发霉谷物引起的中毒事件,从食用发霉谷物里分离出多种链格孢
2015年06期 v.5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阳爱国;周煜;董国栋;邓永强;田慧云;郭莉;马坤;侯巍;吴云飞;陈冬;文豪;吴宣;朱银宝;
<正>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和家畜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为了解决适用于基层的快速诊断方法,本研究应用乳胶微球免疫层析法研制的牛羊血吸虫病抗体检测试纸条在四川、湖北和云南省部分疫区县、市进行推广应用,共计检测116万份血纸样品,并与传统方法进行符合率和检测效率对比试验,
2015年06期 v.5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汪旭;蔡小平;李宏喜;
<正>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多种家禽及野鸟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体免疫抗体监测是了解疫苗免疫状况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可以适时指导防疫工作。我们应用血清学方法对清水县18乡镇健康鸡血清进行检测,并对检测资料进行分析,以供清水县防疫工作参考。
2015年06期 v.51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殷建建;胡群;易子晴;刘洋;易丹;李文平;
<正>蚯蚓作为一种中药材,在我国应用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据《本草纲目》记载:蚯蚓能治疗瘰疬溃烂、口舌糜疮,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骨折、创伤、下肢溃烂等疾病[1]。蚯蚓中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核苷酸、酶类、蛋白质、蚯蚓解热碱等多种物质,具有清热定惊、止咳平喘、活血通络、降压、抗溃疡、抗肝纤维化、利尿等功能。此外,现代分离技术发现,蚯蚓中还含有纤溶酶、抗菌肽、多种抗氧化酶等活性成分,因此具有止血镇痛、促进创
2015年06期 v.51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5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樊汶樵;孙志芳;杨帆;姜玉松;李晓英;孙翰昌;徐敬明;
<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名"娃娃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也是我国珍稀名贵特产,已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I中[1]。自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环境人为破坏、过度捕捞等原因,大鲵栖息地范围严重缩小,自然资源数量急剧减少[2]。随着中国大鲵人2006
2015年06期 v.5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祁珊珊;郑红星;
<正>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是指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以及一些分布于外分泌腺体处的淋巴组织,它们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1-2]。肠道黏膜面积巨大,肠黏膜与细菌、毒素等病原广泛接触,是机体抵御感染最重要的屏障之一,95%
2015年06期 v.51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9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姚伟;
<正>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e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e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PPRV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尤其是山羊和绵羊高度易感。PPRV感染的动物发病时出现突然发热、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溃烂、腹泻
2015年06期 v.5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姚薇;杨超;梁伟峰;刘云;
为了对犬乳腺肿瘤分类,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p53的过表达在肿瘤类型上的差异及影响,对所收集的犬乳腺肿瘤标本,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划分肿瘤的病理类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犬乳腺肿瘤中HER-2基因与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44例犬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切片中,共观察到纤维腺瘤、叶状肿瘤、导管乳头状瘤、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腺泡型)、小叶癌、黏液癌、髓样癌伴随淋巴细胞浸润、混合样癌9种类型;42例犬乳腺肿瘤的免疫组化结果中,HER-2在良性肿瘤中无表达,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38.9%,p53在犬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可达78.6%,而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100%。结论 HER-2与p53的过表达有肿瘤类型的差异性。
2015年06期 v.51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文明;沈明华;
<正>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宿主范围较广泛,能够使犬、貂、貉、狐、熊、小熊猫、大熊猫、狼、狮、虎、金猫、猞猁等多种动物发生自然感染和发病。CDV在我国犬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2015年06期 v.51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5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培德;侯凤香;胡霖;金俊杰;侯加法;
<正>犬传染性性病肿瘤(Transmissible VenerealTumor,TVT),是一种良性的源于网状内皮组织的肿瘤,主要影响外生殖器,偶尔可累及内生殖器。通常通过性传播,多发于青年、性成熟犬。临床表现主要为外阴部不适,出现血性分泌物,菜花样增生物。世界各地发生的TVT,其肿瘤细
2015年06期 v.51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阮征;刘开武;吴建英;华娟;夏瑜;王莲芳;胡小明;刘杰;黄海军;
为了进一步探讨提高PRRSV感染靶细胞滴度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通过G418筛选稳定转染Marc145细胞,并利用单个细胞克隆技术,获得了稳定超表达CD151蛋白和(或)CD163蛋白的Marc145细胞株,经免疫荧光化学和Western Blot鉴定证实,成功表达出基因重组猪CD151蛋白和CD163蛋白。在GMP生产车间将超表达CD151、CD163蛋白或CD151/CD163蛋白共表达的Marc145细胞感染PRRSV,使病毒感染滴度提高了10倍以上。将上述收获的病毒液制备了灭活苗,疫苗效力超过部颁标准。
2015年06期 v.51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雪;赵东豪;于洋;周宇峰;时伟;方炳虎;刘雅红;
本试验研究单剂量口服喹赛多(200 mg/kg体重)后,其主要代谢物脱二氧喹赛多(1.4-bisdesoxycyadox)在健康大鼠血浆及各组织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灌服后在设定的时间点用剖杀的方法采集血浆及组织,经处理后,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及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通过Win Nonlin 6.1软件,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计算脱二氧喹赛多在血浆及各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血浆:T1/2β(4.63)h,Cmax(1534.00)μg/L,AUC0→∞(9937.08)h*μg/L,MRT(8.49)h;肝脏:T1/2β(32.45)h,Cmax(1982.50)μg/L,AUC0→∞(15489.71)h*μg/L,MRT(10.04)h;肾脏:T1/2β(18.96)h,Cmax(1286.67)μg/L,AUC0→∞(7671.06)h*μg/L,MRT(9.08)h;肌肉:T1/2β(10.19)h,Cmax(2293.33)μg/L,AUC0→∞(16154.84)h*μg/L,MRT(9.00)h;脂肪:T1/2β(8.47)h,Cmax(711.50)μg/L,AUC0→∞(5107.22)h*μg/L,MRT(8.79)h。脱二氧喹赛多在大鼠血浆及各组织中的消除速率缓慢,达峰浓度高,分布较广泛。
2015年06期 v.51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刘丽丽;刘谦;鹿宁;刘晓慧;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黄粉虫饲料、幼虫、蛹、成虫以及虫蜕和肉中氨基脲含量。样品用盐酸水解、2-硝基苯甲醛衍生、乙酸乙酯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在没有使用任何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情况下,各日龄段黄粉虫中氨基脲含量依然超标严重,虫蜕中氨基脲含量为831μg/kg,成虫993.7μg/kg,干蛹896μg/kg,幼虫干品40~132μg/kg,肉中2.8μg/kg。表明氨基脲随着黄粉虫日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其中成虫干品氨基脲含量最高,而肉中含量最低,推测黄粉虫中氨基脲含量超标并非人为因素造成,氨基脲是黄粉虫的内源性物质。
2015年06期 v.51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尹冬;乔文丽;宋占静;
<正>替米考星是一种以泰乐菌素为前体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畜禽专用抗生素。对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以及部分革兰阴性菌、支原体、螺旋体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特别对猪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畜禽巴氏杆菌及支原体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本镇养殖户丁某过量使用替米考星3 d,导致育肥猪出现皮炎和死亡,介绍情况如下。1临床症状2014年7月11日,丁某养殖的11头育肥猪4月龄,体重约50 kg,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应
2015年06期 v.51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天佑;
<正>斑马(Equus burchelli)是动物园具有观赏价值的珍贵野生动物,与长颈鹿并称非洲两大神经质动物,容易在外界因素刺激条件下死亡,2009年本园饲养的一斑马因倒生难产,在成功进行剖腹产手术,又经过两次缝合及50余天的特殊护理后,使斑马完全康复出院。因斑马剖腹产手术成功的病例极其罕见,现将手术及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症状本园的斑马是采用散放式展出,因为数量较多,每只的交配时间及预产期难以确定。2009年
2015年06期 v.51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先杰;单虎;邹明;王福炎;
<正>歧腔吸虫病,又称双腔吸虫病,是由歧腔科(Dicrocoeliidae)、歧腔属(Dicrocoelium)的矛形歧腔吸虫和中华歧腔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骆驼等)肝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的疾病。虫体可引起胆管卡他性炎症、胆管壁增生、肥厚、肝肿大。严重感染的患畜,可见到黏膜黄疸,逐渐消
2015年06期 v.51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