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耀川;高锋;郭首龙;李旭;关淼;周维;杨洺扬;申贯男;
为了解辽宁地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猪链球菌2型(SS2)的流行情况,2016-2018年对辽宁地区19个规模化生猪饲养场开展SS2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分离株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筛查。结果显示,经16S rRNA及SS2分型基因测序比对,共确定451株SS2分离株,SS2样品阳性率为20.0%,在猪链球菌(S.suis)分离株中占比为38.9%。经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及序列比对,筛查到ermA、ermB、mefA三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未筛查到ermC基因,3种耐药基因的菌株阳性率分别为22.8%、15.7%和22.6%。21株分离株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未发现同时携带3种耐药基因的菌株。表明辽宁地区SS2阳性率较高,且多数携带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为该地区SS2防控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5期 v.56 1-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于泓漪;张翠羽;钱伟东;赵畅;张洪友;夏成;
为了探究规模化奶牛场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以及临床病理学变化,在黑龙江省5个规模化牛场分别选取产前10 d、产后10 d、产后20 d的泌乳奶牛各10头,其体况、年龄、胎次均相近,检测血中维生素E、Cu、Se、Zn、MDA、ALT、AST、CEHC、T-AOC、GSH-Px等理化指标。结果显示:A场、C场、D场和E场的奶牛在产后均发生了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5个场的奶牛在产后10 d和产后20 d的平均发生率为52%和16%,并且随着维生素E含量的减少,羧基乙基羟基苯并氢化吡喃(CEHC)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升高。其他指标未发现类似的变化规律。表明规模化牛场奶牛产后10 d易发维生素E缺乏,CEHC和MDA可以作为奶牛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的预测指标,为今后奶牛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的早期监测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05期 v.56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金鑫;高一丁;娄银莹;黄克斌;于飞;张颖欣;于咏兰;
为分析分离自北京地区腹泻犬、健康犬粪便的粪肠球菌的耐药性,研究2种犬粪便来源优势分子型粪肠球菌重要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收集犬粪便,并分离得到腹泻犬粪便源粪肠球菌45株,健康犬粪便源粪肠球菌32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并利用PCR方法检测优势分子型粪肠球菌5种不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腹泻犬源和健康犬源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高。腹泻犬源分离株对氯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集中于8.9%~17.8%,对万古霉素不耐药;健康犬源分离株对青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8%和14.3%,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万古霉素不耐药。45株腹泻犬源粪肠球菌共发现15种序列型(ST),优势ST为ST116、ST16、ST179,32株健康犬源粪肠球菌发现18种ST,优势ST为ST16和ST27,2种来源优势ST粪肠球菌agg、gelE、cylB、esp、efaAs毒力基因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北京地区腹泻犬、健康犬肠道粪肠球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需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控和管理;腹泻犬、健康犬肠道粪肠球菌毒力基因携带率差异不显著,都具有向人传播致病性粪肠球菌的风险,兽医临床医护人员和宠物犬饲养人应注意防护。
2020年05期 v.56 11-15+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修晓娜;李天芝;于新友;
为建立一种快速同时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鼻支原体(Mhr)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PRRSV ORF 7基因序列和Mhr P37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PRRSV和Mhr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PRRSV的234 bp和Mhr的737 bp特异性片段,该方法特异性好,不与其他常见猪病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对PRRSV和Mhr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420拷贝/μL和180拷贝/μL。用85份临床病料对本试验双重PCR技术和单项PCR技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100%。表明所建立的双重PCR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性高,为PRRSV和Mhr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2020年05期 v.56 16-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佳旭;王介淞;杨雅明;黄娟;单虎;
为了建立稳定表达犬瘟热病毒基质蛋白(M)的细胞系,从犬瘟热病毒狐狸源分离毒株SD16F中扩增出M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I-neo的Xho I/Not I位点处。重组质粒经PCR、Xho I/Not I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Vero-SLAM细胞,利用G418抗性压力筛选阳性细胞,并采用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转染细胞中M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I-neo-M,瞬时及稳定转染Vero-SLAM细胞后,RT-PCR和IFA能够检测到M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且G418筛选后细胞与其亲本Vero-SLAM细胞生长特性基本一致,表明获得1株能稳定表达M蛋白的细胞系,命名为Vero-SLAM-M。
2020年05期 v.56 20-24+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韩相敏;文丽;高俊锋;马晶晶;吴碧清;赖志;张江;胡思顺;
为了解泰万菌素对鸡胚中鸡滑液支原体(MS)的治疗效果,本试验将鸡滑液支原体分别以10~(6.0)变色单位(CCU)和10~(5.0)CCU感染15日龄SPF鸡胚,并对感染后鸡胚注射泰万菌素和泰妙菌素,统计入孵蛋健雏率和孵化雏鸡肺脏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无论MS以高剂量或低剂量感染SPF鸡胚,用药组入孵蛋健雏率均高于MS对照组,且MS+泰万菌素组效果优于MS+泰妙菌素组。对雏鸡肺脏支原体含量进行检测,MS对照组为2~(4.8±0.84)CCU/0.1 mL,用药组为2~(1.6)~2~(2.0)CCU/0.1 mL,二者差异显著。表明使用泰万菌素对被感染的种蛋进行治疗,可增加健雏率,减少雏鸡肺脏支原体含量,对种鸡场的净化有重要意义。
2020年05期 v.56 25-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丹丹;王乃福;王绥家;刘忠梅;王昱;周晓黎;艾军;高慎阳;凌宗帅;李应国;
以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猴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STLV1)的STLV1-30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用于特异性检测实验猴血清中抗STLV1抗体的免疫梳方法。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STLV1 STLV1-3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感受态细胞BL21中表达,将该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免疫梳标准化检测程序,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显示,最佳抗原包被量为0.02 mg/mL;制备好的免疫梳均能够特异性检测到相应的STLV1阳性血清而不与其他病毒血清间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能够敏感地检测到1∶400倍稀释的STLV1阳性血清;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同一样品重复检测3次,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利用该检测方法在对11份可疑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免疫梳方法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率为100.0%,Kappa=1.000。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性,可用于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I型抗体的检测。
2020年05期 v.56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国卿;李琳;陈劭天;张艺君;
为了探讨胶原代谢与奶牛不孕症的关系,选取中国荷斯坦奶牛20头,其中健康奶牛10头为对照组,屡配不孕奶牛10头为试验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子宫内膜胶原的表达特征,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PGR、ES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子宫内膜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的表达量均不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MMP-2、MMP-9、PGR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屡配不孕奶牛子宫内膜MMP-2、MMP-9 mRNA的低表达,使MMP-2、MMP-9对胶原的降解减少,导致胚泡发育不良及着床失败,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低表达可能是MMP-2、MMP-9低表达的影响因素之一。
2020年05期 v.56 34-36+4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遵宝;李俊辉;王元;贺笋;刘宏杰;鲁立柱;候玉珍;杨静;
为了评价猪瘟E2亚单位疫苗单剂量免疫效果,本试验在试验猪场用猪瘟E2亚单位疫苗与猪瘟减毒活疫苗分别免疫供试猪,并定期测定猪瘟病毒抗体。饲养至24周龄时,每组随机选取5头运至检验动物房,用猪瘟石门系强毒进行人工感染。根据试验猪攻毒后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猪瘟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分析了猪瘟E2亚单位疫苗单剂量免疫保护力。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试验猪攻毒后12 d内全部死亡,并表现出典型的猪瘟症状和病理变化;免疫猪全部存活,未见猪瘟症状和肉眼可见的组织器官病变,血样的猪瘟抗原ELIS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猪瘟E2亚单位疫苗单剂量免疫1次后,24周仍能为靶动物提供可靠的免疫保护效力,与猪瘟减毒活疫苗2次免疫的保护效力相当。
2020年05期 v.56 37-4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胜杰;王帅彪;赵攀登;苑述友;房大学;郭洛生;班付国;
<正>奶牛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引起母畜流产和乳房炎,公畜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1]。奶牛布病不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人感染后影响患者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还可影响家畜及其产品的贸易[2-3]。因此,奶牛布病的监测和净化至关重要。
2020年05期 v.56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党如意;毕友坤;王斌;叶超;张娜;杨增岐;
<正>2018年5月份西北部甘肃省某肉牛场发生疫情,短时间内有20余头牛发病,其中有11头发生猝死。病发前1个多月,该肉牛场先后从甲、乙两地购回2批共20余头7~10月龄的小牛,2批牛间隔半月时间。2018年5月初,先是从乙地购回的牛发病,后波及甲地牛和本场牛,前后不到1个月时间,牛陆续发病达27头,死亡11头,病死率达40%以上。
2020年05期 v.5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覃廷玉;邓华成;鲜思美;张太华;彭晓军;汪德生;张明;徐雄真;杨芳;陈勇;林华方;
<正>2018年6月,贵州省某养殖场发生一起以唇、会阴出现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结成疣状物厚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现将诊断过程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该养羊场地理位置与主要交通干线距离5 000 m;与居民区距离1 000 m;与最近畜禽群距离1 000 m。采用全放牧+冬季补料。
2020年05期 v.56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管治斌;唐锋莉;禹彬彬;刘嘉怡;李佳新;范开;
<正>犬瘟热死亡率高,治疗经济负担重。用中兽医辨证治疗犬瘟热,疗程短、费用低,多转归良好,体现了中兽医学的临床优势。笔者以下述肺炎、肠炎混合型犬瘟热病例的中兽医诊疗为例,供同行参考。1 基本信息及病史3月龄未绝育雄性金毛犬,体重3.6 kg,免疫和驱虫状况不详。3月底购入后即见绿色腥臭稀软便,经查冠状病毒为阳性,皮下输液对症治疗 2 d 后腹泻缓解,但粪便仍黏腻而偏墨绿色。
2020年05期 v.56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张伟;孙力;覃杰;
<正>犊牛腹泻是犊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冬季和早春多发。犊牛腹泻时引起机体大量体液丧失,导致脱水、酸中毒、电解质失衡,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因很多,可由病原体、饲养管理、应急等因素引起,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1]。本试验取腹泻病(死)犊牛的脏器、血样和粪便进行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检测,以期为犊牛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5期 v.5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何子双;王怀禹;李彩虹;
<正>2018年5月17~24日期间,四川省南充市某猪场的公猪发生群体性睾丸炎,精液中出现杂质和黏液,精子与杂质、黏液聚集成团、活力下降甚至无法运动等病理现象,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无效,持续2个多月。猪场采取综合性灭蚊措施后,公猪精液质量得到好转。初步分析为蚊虫叮咬引起的公猪睾丸炎。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1 主诉与病史本猪场123头公猪全部引自四川某种猪场。2周龄时注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疫苗1头份。
2020年05期 v.5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曾林峰;宋国寿;彭小琴;黄薇;黄海玲;李建喜;
<正>羊驼又称驼羊,原产于南美洲西部和南部的草原和高原上,主要分布在秘鲁、智利等国,属骆驼科。2018年2月5日本园5只羊驼发生肠道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其中3只急性死亡,2只经治疗后痊愈。报告如下。1 发病经过该群5只羊驼为本园于2011年从外省引进,日常以青菜、胡萝卜、苜蓿草和自制窝头为食,身体健康。2018年2月5日早晨发现3只羊驼突然生病,可见口水直流,精神萎靡,趴卧在地,无食欲。经治疗无效,于当日晚上死亡。
2020年05期 v.56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萍;卞艺斐;钟佳;周期律;刘钟杰;
应用肽聚糖(PGN)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炎性损伤模型,探究槲皮素对RIMMVECs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CCK8法筛选槲皮素作用浓度,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量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量TLR2、TLR4和其下游MyD88蛋白表达水平,和ELISA法评估炎性因子TNF-α分泌水平,综合评价槲皮素对PGN诱导的RIMMVECs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槲皮素能显著降低TLR2和TLR4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MyD88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炎性因子TNF-α释放量(P<0.05)。槲皮素能保护RIMMVECs免受PGN导致的细胞炎性损伤。
2020年05期 v.56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淑玲;蔡海荣;陈燕虹;庄杰钦;蔡鑫桂;张为章;张烈元;陈伯钧;
为探讨黄连解毒汤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 mL/(kg·d)]、模型组[4 mL/(kg·d)]和黄连解毒汤组[4 g/(kg·d)],每天灌胃1次,连续3 d。检测大鼠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碳酸氢根(HCO~-_3),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核转录因子κB(NK-κB)、黄嘌呤氧化物(X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湿/干重(W/D)的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aO_2、pH、HCO~-_3、GSH-Px、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IL-1、IL-6、NK-κB、XO、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组PaO_2、pH、HCO~-_3、GSH-Px、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TNF-α、 IL-1、IL-6、NK-κB、XO、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表明黄连解毒汤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表达来保护肺组织。
2020年05期 v.56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王悦尚;赵亚楠;翟云逸;张庭华;姜胜男;杨燕;王慧;
本文针对甘草、黄连、板蓝根、黄芩、黄芪、大青叶6种中药醇和水提取物,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效果。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获得6种中药醇和水提取物;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的中药提取物;通过试管2倍稀释法探明该中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而探明该中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6种中药醇水提取物中仅黄连醇提物和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效果,浓度在0.5 mg/mL时,黄连醇提物和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达高敏和极敏。黄连醇提物和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08 mg/mL和0.04 mg/mL,MBC结果显示,黄连醇和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杀菌作用,MBC分别为0.16 mg/mL和0.08 mg/mL。表明黄连醇提物和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且黄连水提物的抑菌效果优于黄连醇提物。
2020年05期 v.56 62-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1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徐倩倩;吕素芳;李峰;张冉冉;王怡晴;刘青青;王艳萍;沈志强;
筛选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猪大肠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的联合抑菌效果。选用标准菌株ATCC83707作为对照菌株,采用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微量2倍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各味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2种中药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氟沙星、青霉素G、链霉素、阿莫西林都耐药,仅对多黏菌素B呈现敏感。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黄连等12味中药表现为中度敏感,对其他中药表现为不敏感;ATCC83707对黄连等10味中药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不敏感。黄连-芦荟、黄连-诃子、山楂-芦荟、山楂-诃子、山楂-诃子、芦荟-乌梅、诃子-白头翁等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协同作用;黄连-山楂、黄连-乌梅、黄连-白头翁、山楂-香薷、芦荟-五味子、乌梅-香薷、乌梅-诃子、黄芩-诃子、诃子-五味子等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相加作用;黄连-香薷、黄连-五味子等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无关作用;其余药物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拮抗作用。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呈现了多药耐药趋势,但对中药仍然保持一定的敏感性;抗菌方面,中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部分中药间有协同作用,临床用药时须谨慎筛选。
2020年05期 v.56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季玲西;吴楚琳;李格宾;
<正>犬皮肤组织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犬良性皮肤肿瘤,在兽医临床上一般通过患犬的年龄、症状、肿物生物学表现及细胞学检查进行诊断。尽管该肿瘤生长快速,但这是一种在2~4个月内可自行消退的良性肿瘤,且很少出现复发,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治疗,兽医师应尽可能选择先行观察而非手术切除。
2020年05期 v.5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巍;鲁志平;陈斌;阳爱国;莫茜;周明忠;尹杰;袁东波;毛光琼;伊力军;郭莉;杨治聪;
为更好的对四川省近几年犬只常用的4种狂犬病疫苗进行综合研判,对犬只狂犬病疫情进行评价。通过应用4种兽用狂犬病活疫苗对试验犬只首免及1个月后二免,进行临床观察、免疫抗体消长规律检测,来评价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犬只接种4种疫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3~6 d恢复正常。4种疫苗免疫犬只后均能在首免后1个月达到有效保护水平,二免后3个月4种疫苗组犬只抗体群体阳性率均处于上升水平,与首免后1个月分别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二免后10个月疫苗A、B、C组犬只群体阳性率仍然处于有效保护水平,说明首免1个月后加强免疫,免疫有效保护水平至少达10个月,D组犬只达不到10个月;根据试验数据,筛选出最适疫苗A。初步确定本疫苗的免疫程序基本为1年2次免疫,分别肌肉注射1头份,间隔期1个月。表明四川省常用的犬只狂犬病活疫苗多数可以诱导犬只产生有效保护抗体,免疫保护力存在差异。
2020年05期 v.56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璐;谢富强;
为探索犬小脑延髓池脊髓造影和腰部(L5~6)脊髓造影的最佳造影剂用量和显影效果,本试验对10只比格犬进行了小脑延髓池和腰部CT脊髓造影,比较不同剂量造影剂的造影效果。造影剂选用浓度为350 mg I/mL的碘海醇注射液,剂量组设定为0.2 mL/(kg·bw),0.33 mL/(kg·bw),0.4 mL/(kg·bw)和0.45 mL/(kg·bw)。观察每组CT征象图,设定评分系统,并对图像进行评分。结果表明0.4 mL/(kg·bw)剂量组分值均高于其他3个剂量组,并表现出显著差异。
2020年05期 v.56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晓远;田艺;
<正>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Eosinophilic cystitis,E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样、不明原因导致膀胱壁炎性损伤,以其特定的组织病理学表现获得诊断并命名。自1965年Brown E W[1]开始报道EC以来,人医英文文献中报道的病例数目不足200例。动物临床中,国外仅有关于EC的零星报道[2-3]。人医对于可疑膀胱肿瘤的1 000例膀胱活检中获得EC检出率为1.6%[4],临床兽医师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多误诊为肿瘤。
2020年05期 v.56 90-9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晨;王宣敬;刘斯汝;阿依木古丽;魏锁成;桑德珠;李帅帅;程香;
<正>近年来,犬癫痫在临床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兽医对其定义为大脑的异常放电的现象,根据程度的深浅,又分为脑惊厥、癫痫等[1],通常把癫痫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2种类型,其中继发性常由于脑内的肿瘤、寄生虫、犬瘟热、脑炎以及各种代谢性疾病引发[2]。在治疗方面可以消除诱发因素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原发性癫痫(又称特发性癫痫)多由遗传因素导致,目前西兽医对该病的治疗只能从抑制大脑异常放电、镇静安神等角度入手进行治疗。
2020年05期 v.56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燕红;史琳凯;齐志涛;魏学峰;陈九连;范秀丽;王峰;刘国英;
塞内卡病毒(SVA)引发的疫病在我国迅速蔓延,但是对该病毒的理化特性了解甚少。本试验分析了SVA SVV/CH/ZZ/2016株对有机溶剂、蛋白酶、高温、酸和碱的耐受性。结果表明,SVA毒株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和酸具有较强耐受性,但对pH>7.0的碱性环境却表现非常敏感。当SVA毒株暴露在温度高于56℃时,SVA效价显著下降。结果说明,由于这些极端的物理和化学环境破坏了病毒表面蛋白配体结构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阻碍了与细胞受体的结合和病毒对细胞受体的吸附。在此,我们报告了理化因素可改变SVA感染性的初步结果,其目的是提示理化因素对SVA影响值得做进一步研究,以确定SVA SVV/CH/ZZ/2016株在国内猪群中的致病机制和流行病学机制及相关因素,为SVA的预防、治疗和新疫苗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
2020年05期 v.56 94-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培培;齐心;张灿;
从猪小肠内容物分离得到1株疑似致病菌进行鉴定。革兰染色显示,该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16S rDNA及同源性结果,确定其为摩氏摩根菌,命名QX01。回归试验表明,该菌能够引起昆明系小鼠肝脏和肺脏不同程度充血和出血,具有较强的致病力。19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10种药物敏感,对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红霉素等5种药物耐受。本试验首次从猪小肠内容物分离的摩氏摩根菌具有较强致病力,其潜在危害应引起重视。
2020年05期 v.56 97-10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志昱;张晓瑜;张艺;孙兆鹏;王乙惠;张桂芳;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2016-2018年烟台市肉类样品中4种β-受体激动剂的残留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对烟台市肉品中的β-受体激动剂的残留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6年的肉类样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检出率为3.33%,检出的2种β-受体激动剂是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检出率均为1.67%,最高残留浓度分别为0.82μg/kg和3.63μg/kg;2017年和2018年的肉类样品中未有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出,烟台人民每天通过食用肉类而摄入的β-受体激动剂兽药的安全限值的平均值小于1。总体表明,烟台市肉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损害人体健康的风险较低,但存在违规使用β-受体激动剂的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牲畜养殖使用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监管力度。
2020年05期 v.56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英华;方先珍;李蛟;闫若潜;
<正>根据《河南省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7-2020年)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除种畜和奶畜外,对牛羊实行布鲁氏菌病(俗称"布病")全面免疫,做到应免尽免。如今,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已1年有余,为了解布鲁氏菌病免疫政策实施后,牛羊免疫情况、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临床发病率等,本试验调查了20个县(区),85个牛场、90个牛散养户、96个养羊场、98个羊散养户、192个养猪场(户)。
2020年05期 v.5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英华;杨海波;宋丹;刘敏;方先珍;闫若潜;
<正>根据农业部《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年)》要求(以下简称《计划》),到2020年,力争全国达到小反刍兽疫非免疫无疫区标准。笔者总结了河南省2016-2018年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和病原学监测情况,为河南省制定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计划和逐步消灭小反刍兽疫提供数据支持,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2020年05期 v.56 123-12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权富生;盘婕;徐旭;
<正>现阶段我国养羊业迅速发展,羊肉和羊奶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产量也逐年增加,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对羊肉以及羊奶的质量安全也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品质好,而且各项卫生指标必须达标[1-2],传统的养羊方式以及习惯思维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集约化规模养殖已经成为养羊业发展的必然局势[3]。
2020年05期 v.56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春玉;平李军;
<正>近年来,养殖场疫病防控压力越来越大,旧的疫病没有消灭需要防疫,新的疫病不断来袭,给养殖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如肉、蛋、种用养鸡场需要防疫的疫病就有鸡新城疫、传染性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痘、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脑脊髓炎、马立克病等;生猪、种猪养殖场需要防疫的疫病有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细小病毒病、乙脑、圆环病毒病、流感等病毒病和大肠杆菌病、链球菌、传染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2020年05期 v.56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吉红;马雄;马怀义;
<正>动物学是高等学校生物学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1],其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农林牧渔业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物外部形态、解剖实验动物并观察动物内部形态结构,结合理论知识巩固各门、纲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技能[4];了解目前动物学科的研究进展,为以后从事生物学教学和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打下一定基础。
2020年05期 v.56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