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兽医杂志

 
访问量:498994
日访问量:48

  • 血清培养凝集试验诊断急性猪丹毒

    郑庆端,徐汉祥,潘乃珍,王宝安,徐克勤,王善珠,胡秀芳

    用黄牛制备的抗猪丹毒高免血清,以马丁肉汤稀释作为试剂,接种病猪的耳静脉血一滴或死猪的脾、肾一铂金耳,36℃培养12小时以上,如果病料内含有猪丹毒杆菌,则在试管底部出现明显的乳白色凝集团块。用本法试测分离到的猪丹毒菌株及国外引进菌株共55个,均可出现凝集反应。对猪体常见的病原菌,如:巴氏杆菌、副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溶血性大肠杆菌均不能凝集,证明这种凝集反应具有特异性与敏感性。用本法检验人工发病猪耳静脉血31头次,检出阳性者28头次,检出率为90.32%;检验死猪的脾、肾5份,全部为阳性;检查可疑病料93份,经几种方法确定为猪丹毒的共45份,用本法检出42份,检出率为93.33%,用琼脂平板划线培养检出37份,检出率为82.22%,前者的检出率比后者高。用猪、兔制备的高免血清对猪丹毒菌有凝集反应,但对葡萄球菌有非特异性凝集,故不宜于作诊断之用。

    1981年10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畜禽多种病毒的检查

    李成,刘树森,王继科,姜绍德,谷守林,郝桂玉,张垣

    <正> 我们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工作,对一些畜禽传染病的病原进行了形态学研究。这些病原中包括马传染性贫血强毒及其弱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火鸡疱疹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牛流行热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及其弱毒;鸡喉

    1981年10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次大猪爆发副伤寒病的报告

    黄德明,伍泳波

    <正> 猪副伤寒病的病原主要为猪霍乱杆菌和猪伤寒杆菌,据国内外有关兽医文献的论述,该病原主要引起断奶前后的小猪发病,易感年龄是2至4个月的小猪,最高月龄大概为6个月,对于大猪原发性副伤寒病的报道极少,

    1981年10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牛双芽焦虫、边缘边虫和环形泰勒焦虫混合感染病例报告

    许鹏如

    <正> 一、前言在华南地区畜牧业生产中养牛业占重要位置,在牛的寄生虫病中,血原虫病比较重要;乳牛因发生双芽焦虫、边缘边虫和环形泰勒焦虫病,死亡率高,特别是从外地引进的牛到南方后,遇到流行季节便开始发病,使养牛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要保证畜牧业

    1981年10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牛球虫病的防治报告

    李一周

    <正> 水牛球虫病是水牛犊主要的疾病之一,在有病原存在的地方,当饲养管理条件差及治疗不当的情况下,常会引起严重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大。如柳州附近某场1972年出生的水牛犊46头,除其中5头因缺乳虚弱于生后不久死亡外,仅有一头不发病,发病

    1981年10期 17-1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健康驴血液酸碱测定与气体分析正常值

    张庆山,曹国州,申才,王化沛,陈伟英

    <正> 关于健康驴血液酸硷测定与气体分析正常值的资料比较少见。因此,我们在应用双氧水对驴进行大肠杆菌内毒素休克的内给氧试验中,为了便于对比给氧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十三头驴的血液做了酸硷测定与气体分析(此项工作由解放军三○二医院化验科协助检验)。现将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简介如下:

    1981年10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报告

    蒋伯年,汪亚伦

    <正> 一、前言蕲春县西河驿种畜场,自1975年至1977年种猪发生严重的产科病,主要表现为:母猪产死胎、弱仔、流产、受孕率低和脓性子宫内膜炎以及公猪睾丸炎等。因而,造成母猪产仔成活少,严重影响种猪正常生产。见下表:

    1981年10期 2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查扁桃体涂片检出进口比利时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例初报

    李树根,李泰万

    <正> 我国广东省光明华侨畜牧场与外商合资进口比利时种猪施格品种,于1981年1月23日下年由卢森堡专机空运抵达广州。此批种猪发运共572头,运抵广州实数共571头(在起运装机时死亡1头)。种猪的年龄分别为3—6个月龄,平均体重在45公斤以上。我们在登机检疫中,临床上尚未发现有明显的

    1981年10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包头地区家畜慢性氟中毒的调查报告

    王洪忠,刘焕文

    <正> 近十几年来,包头地区及邻近旗县因工业污染,大范围内发生了家畜“长牙病”,经过调查研究诊断为慢性氟中毒,并围绕其发病规律、诊断方法、污染途径和防治措施做了一些探讨,现简结如下:

    1981年10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吉林某鹿场鹿结核病的实验诊断

    王向东,段成方,宋克治

    <正> 前言1973年冬,吉林某鹿场鹿群发生原因不明的瘦弱,被毛粗乱缺乏光泽、减食、精神不振,放牧时常常拖后,有时干咳。有的病鹿颔下、颈部淋巴结肿大,触之坚硬,严重时破溃,脓汁粘稠呈干酪样。病程较久,严重者往往于放牧途中突然倒地死亡。为了探明其

    1981年10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平板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和虎红平板试验对牛羊布氏杆菌病阳性检出率的对比试验

    陈嘉章,倪富美

    <正> 平板凝集反应和试验凝集反应是检疫牛、羊布氏杆菌病经常使用的两种方法。最近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研究所诊断组,又试验成功一种新的血清学诊断方法—虎红平板试验。据材料介绍,该法广泛用于人和动物布氏杆菌病诊断,具有敏感和稳

    1981年10期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虎红平板试验诊断家畜布氏杆菌病的一点体会

    唐顺贤,耿发珍

    <正> 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规程,以试管凝集反应作为牲畜布氏杆菌病(以后简称:布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为了寻找简便、快速、特异的方法,经过试验研究,一些国家已将虎红平板试验作为诊断牲畜布病的常规方法之一。

    1981年10期 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梅花鹿鞭虫病

    彭钦

    <正> 梅花鹿的鞭虫病,目前国内资料尚少报道。去年我地某养鹿场有24只仔鹿于入冬时节曾先后发生此病,并有4只死亡。其症状表现:被毛蓬乱无光,体质逐渐消瘦,下颌水肿,大便稀软呈暗红色带有粘液,有的粪球干小被粘膜粘连成串珠状,可视粘膜正

    1981年10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蹄叉腐烂的简易疗法

    杨天英

    <正> 蹄叉腐烂又名“蹄漏”,是马、骡、驴常见的一种蹄病。严重时可引起蹄叉真皮的化脓性炎症。

    1981年10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牛隐睾手术摘除法

    忽国恩,肖保臣

    <正> 牛的隐睾群众叫“独旦”,是睾丸滞留在腹腔内而未降入阴囊。隐睾在各种家畜均可发生,我们常见有猪和牛。隐睾发生在一侧的较多,隐睾的体积大约是正常睾丸的1/3—1/4,而且较正常的睾丸为软。而阴囊中的另一个睾丸较正常的大。隐睾公牛,由于具有性欲,性情粗暴恶劣,抵人伤畜,以及有难

    1981年10期 3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犬针灸疗法

    杨宏道,郁二生,赵隆锦,周曼文,徐先善,李世骏

    <正> 前言我国是世界公认的针灸的故乡、针灸的发源地。兽医针灸术也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外治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对一些家畜常见多发病的治疗效果很好,为广大农牧民所欢迎,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之一。但是,过去由于历史上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一般仅对牛、马等大家畜的针治疾病经验很丰富,对猪、羊等小家畜疾病就比较缺乏,至于犬、兔、猫、猴等实验动物的针灸资料,更属鲜见。

    1981年10期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禽大肠杆菌病(综述)

    王世荣

    <正> 禽大肠杆菌病,1945年首次报道于瑞典。尔后荷兰、法国、匈牙利、保加利亚,美国及世界养禽业发达的国家都有报道。本病以肠和肝脏的肉芽肿较为多见。主要感染幼禽。给养禽业带来一定损失。

    1981年10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家畜先天性疾病

    陈万芳

    <正> 先天性疾病指动物一出生时就已形成形态和功能的异常。先天性疾病包括遗传性疾病,过去由于对很多疾病的原因不了解,常将先天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混为一谈,实质上,两者应有所区别,大部分先天性疾病不能遗传,而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或母体条件发生改变,影响胎儿的发育引起形态和功能的异常。遗传性疾病则是由于遗传因素的作用按一定方式从上代传递到下代的疾病。

    1981年10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生理状态下母猪血清蛋白的测定与分析

    王宗元,史德浩,吴维芬,王秉栋

    <正> 我们从1978年5月至1979年5月,对江苏太湖猪中的一个品系——“二花脸”母猪,从60日龄断乳开始,至性成熟、怀孕、分娩、泌乳、育仔这一生的不同生理状态,对血清蛋白浓度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1年10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