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坤鹏;杨发誉;张丹阳;郑海学;朱紫祥;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和出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疾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ASFV的环境稳定性以及能借助中间宿主软蜱和不易感宿主野猪进行传播的能力,使其防控具有一定难度。另外,由于缺乏对ASFV庞大的基因组和对应的编码蛋白的了解,其免疫学和疫苗学相关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在缺乏具有稳定保护效力的安全疫苗情况下,ASF防控仍以扑杀和生物安全措施为主,这使得在应对ASF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我国2018年首次暴发ASF疫情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即控制住了疫情进一步传播,但目前ASF依旧威胁着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养猪行业的发展。本文对ASF的疾病特征、病原学特征和疫苗研发,以及ASFV所引起的天然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ASFV的免疫学相关研究和ASF的疫苗研发提供一定的启示。
2023年05期 v.5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杨发誉;王一;张石磊;郑海学;朱紫祥;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野猪等引起的急性、烈性、出血性传染病,致死率可达100%。ASFV是一种二十面体具备囊膜结构的DNA病毒,其内化过程具备囊膜病毒的特征。本文从ASFV膜蛋白及其功能的角度,总结了膜蛋白参与跨膜和内化的过程,旨在加深对ASFV跨膜和内化的认知,对ASF的防控具有积极作用。
2023年05期 v.5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何宇恒;刘雪婷;庞忠宝;翟文竹;黄颖;蒋思文;吉日木图;贾红;李焕荣;
为了研制安全有效的非洲猪瘟(ASF)疫苗,本研究根据非洲猪瘟病毒(ASFV) Georgia 2007/1株基因组序列合成ASFV K205R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腺病毒Ad5-ASFV-K205R,使用Western blot检测K205R非结构蛋白的表达情况,PCR检测其遗传稳定性,腺病毒滴度检测试剂盒测定其滴度。使用重组腺病毒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测定血清K205R特异性抗体,采用多因子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4细胞因子含量,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成功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5-ASFV-K205R,能够正确表达K205R融合蛋白;接种293T细胞并连续传代20代,均可稳定遗传,病毒滴度可达9.5×10~(10) PFU/mL;ELISA结果显示,小鼠一免后7~21 d可检测到K205R特异性抗体,并在二免后14 d内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K205R蛋白能显著刺激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4,同时也能显著刺激脾脏淋巴细胞增殖(P<0.05)。结果表明,Ad5-ASFV-K205R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能诱导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很好的应用潜能,为进一步研发ASF疫苗提供基础。
2023年05期 v.59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岳怀宁;李艳蕊;张亚楠;苏恺;袁晨;逯纪成;孙泰然;薛文阁;宋勤叶;
为了建立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酶辅助扩增(RAA)与核酸检测试纸条相结合的可视化RAA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ASFV的B646L基因(编码p72蛋白)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引物和探针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确定反应的最佳体系和扩增条件;检测建立的可视化RA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分析建立方法与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临床样品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显示,建立的可视化RAA方法的反应体系为25μL,在38℃恒温条件下反应20 min即可在5 min内读取结果;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等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单个反应可检测到48.75拷贝的病毒核酸。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建立的可视化RAA方法与商品化的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其阴性和阳性符合率均为100%。本试验成功建立的基于ASFV B646L基因的可视化恒温扩增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特异性和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等优势,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和诊断,具有进一步开发潜力。
2023年05期 v.59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吴伟鑫;白光烨;周磊;
当前非洲猪瘟的防控主要依靠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和检测剔除净化,而前者是该病综合防控的实施基础。猪场员工是生物安全措施制定和执行的主体,同时也可能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对疫病的防控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我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猪场中不同职业属性的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对于生物安全措施的认知和实施存在差异,低水平认知极可能增加非洲猪瘟疫情传播的风险。本调查结果中的认知差异分析,不但可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识别提供警示,还可为培训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人员设置侧重点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便全面提升非洲猪瘟防控中的风险控制能力。
2023年05期 v.59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郎丰亭;钟睦琪;孙泽鑫;李康;郝智慧;
为了有效抑制细菌感染,寻找新的抗生素增效作用剂协助抗生素治疗,本试验通过一步水热法,以柠檬酸和聚赖氨酸制备了碳量子点(CDs),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成像仪对CDs进行表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CDs对细菌生长和细菌生物膜生成的影响,通过细胞毒性和溶血活性试验评估CDs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CDs在345 nm处可观察到明亮蓝色荧光,可选择性吸附作为生物膜必要元素之一的Fe~(3+),对Fe~(3+)的响应浓度为1 mmol/L,且CDs在日光条件下的10 h内保持荧光稳定;CDs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E.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256、128和256μg/mL;CDs联合头孢噻肟可有效抑制革兰阴性菌生长[分级抑菌浓度(FIC)=0.07];CDs(62.5μg/mL)对MRSA和E.coli的生物膜抑制率分别为64.4%和57.4%;且CDs(1 000μg/mL)没有细胞毒性(细胞活性>100%)和溶血活性(<1%)。结果表明,CDs具有作为抗生素增效剂的潜力,可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2023年05期 v.5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郑宾宾;宋涛;季裕婷;金宇航;杨雨杰;乔天一;芮萍;马增军;
为了解河北省秦皇岛市某猪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通过病毒分离培养、反转录PCR(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本试验从仔猪粪便样品中成功分离获得1株TGEV,命名为HB-1株。HB-1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全长28 590 bp,含有9个开放阅读框,GenBank登录号为MZ368889;HB-1株与AYU和WH-1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同属Purdue谱系;与16个国内外毒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4.5%~99.9%,与9个国内参考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8.5%~99.9%。结果表明,本试验获得TGEV分离株与国内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应为交叉感染导致,此结果为河北省TGE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数据。
2023年05期 v.59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贾燕妮;蔡芮;张新艳;张瑞雪;龚素华;李海静;靳亚平;林鹏飞;
为了研究长链非编码RNA生长抑制特异性转录本5(lncRNA GAS5)在小鼠子宫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蜕膜化中的作用,本试验收集妊娠第1~8天的小鼠子宫组织样本,分离妊娠第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并通过类固醇构建体外诱导蜕膜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GAS5、蜕膜化标志因子蜕膜催乳素相关蛋白(Dtprp)、心脏神经脊衍生物表达转录因子2(Hand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肝/肾/骨型碱性磷酸酯酶(Alpl)和同源异形盒基因A10(Hoxa10)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GAS5在ESC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显示,与妊娠第1天相比,在妊娠第4天小鼠子宫组织中GAS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妊娠第4天相比,GAS5的表达水平在妊娠第6~8天又随着蜕膜化的进行逐渐下降(P<0.05);与阴性对照(si-NC组)相比,GAS5沉默会引起ESC中蜕膜化相关的基因Dtprp、Hand2、Bmp2、Alpl和Hoxa10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GAS5在ESC和蜕膜ESC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结果表明,GAS5参与调节小鼠早期妊娠和蜕膜化进程。
2023年05期 v.59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刘睿;牛路丹;钟梦;李雨燕;龙凯军;修皓;孙庆惠;
为探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筛选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采用形态学、一步生长曲线、宿主范围测定分析该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小鼠体内杀菌试验和体外消毒能力检测评估该噬菌体的疗效。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1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命名为HNS1。形态学观察显示,噬菌体头部为正二十面体,直径为(62.8±3.0)nm,尾部长为(54.9±5.0)nm,根据命名法则该噬菌体属于肌尾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该噬菌体的潜伏期约为32 min,释放量约为8.04 PFU/infection center。宿主范围测定结果显示,该噬菌体的裂解率达到73.3%(11/15)。小鼠体内杀菌试验和体外消毒能力检测结果显示,该噬菌体能够有效在小鼠体内和环境中裂解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噬菌体具有较广的裂解谱,可能成为治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潜在抗菌剂。
2023年05期 v.59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马晓;刘东明;刘昊;杨雪娇;李晓云;韩彩霞;
为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旋毛虫免疫耐受和减轻宿主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本试验将旋毛虫感染小鼠作为试验组,并设立空白组,在第7、15、25、35、50天时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脾脏IDO表达量,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中L-色氨酸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Treg含量。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脾脏受损,但在第25天后所受损伤逐渐减轻;试验组小鼠脾脏IDO表达量于感染后逐渐升高,且在第25天时表达量最高,此时血清中L-色氨酸浓度也降为最低;除第50天外的其余4个时间点,试验组小鼠脾脏Treg含量极显著多于空白组(P<0.01),且在第25天时含量最高。结果表明,旋毛虫能促进小鼠IDO的表达,降低血清中L-色氨酸浓度,使脾脏Treg含量升高,共同促进宿主免疫耐受并减轻宿主所受损伤,本试验结果为阐明旋毛虫免疫耐受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2023年05期 v.59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朱文文;马孝文;周杰;张才;
脂肪肝综合征是绵羊的高发病,为了建立绵羊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用于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本试验采用改良的两步灌流法分离获取羊原代肝细胞,培养24 h后给予不同浓度油酸钠诱导12 h,采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聚集情况,确定诱导浓度;随后用该浓度油酸钠诱导羊原代肝细胞,确定诱导时间;确定模型构建条件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模型肝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子(NF-κB)、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2(HMGCS2)、乙酰辅酶A(ACACA)、线粒体三功能蛋白(MTP)共5种脂代谢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未诱导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当油酸钠浓度为0.50 mmol/L时,肝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ALT、AS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内出现明显脂肪沉积,且随着油酸钠诱导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用0.50 mmol/L油酸钠诱导时间越长,肝细胞活性越低,ALT、AST含量越高,诱导12 h时油红O染色可见肝细胞出现大量脂肪沉积。因此确定诱导条件为0.50 mmol/L油酸钠诱导12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细胞中TLR4、NF-κB、MTP和ACACA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HMGCS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在绵羊原代肝细胞培养基中添加0.50 mmol/L油酸钠诱导12 h可建立羊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
2023年05期 v.59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亓菲;张皓博;樊晓旭;温建新;李岩;孙淑芳;范伟兴;
为了对新疆某牛场结核病进行筛查,并确定有病变的结核阳性牛以分离培养牛分枝杆菌,本试验采用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牛结核菌素点眼试验、γ-干扰素试验和牛分枝杆菌抗体ELISA试验对新疆某牛场的1 185头牛进行检测,锁定疑似结核阳性牛并进行剖检,将结核疑似病料分离菌株并鉴定。结果显示:选取的3头4种检测方法皆为阳性的牛在淋巴结、胸壁或脾脏有明显病理学变化,综合PCR检测结果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鉴定为牛分枝杆菌。结果表明,使用针对不同感染阶段的多种检测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找到结核阳性病变牛,肺外结核仍普遍存在于新疆某牛场中。
2023年05期 v.59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赵娅娅;秦保亮;刘星珂;朱春玲;赵雪芹;王丹辉;刘双双;夏小静;胡建和;王磊;
为明确新乡市某猪场仔猪腹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本试验通过细菌鉴别培养基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RNA测序,对采集的腹泻死亡仔猪肠道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通过小鼠易感性试验对细菌致病性进行分析。同时,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中菌落呈现粉红色,生化鉴定为大肠杆菌,并且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致病菌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西叮、头孢曲松和多黏菌素B敏感,对米诺环素、妥布霉素和头孢呋辛中度敏感,对其余24种药物(除头孢唑林为未确定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分离的病原菌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对猪场存在较大威胁。本试验结果可为畜牧业生产临床用药以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2023年05期 v.59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汤文利;郭玉秋;门晓冬;杨志昆;刘明刚;赵晓雨;宋祥彬;
为查明山东省畜禽源大肠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状况,本调查于2021年4—7月从10个地市14个畜禽养殖场随机采集432份泄殖腔/肛拭子,通过麦康凯琼脂分离培养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鉴定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获得379株大肠杆菌,阳性率为87.73%;141株大肠杆菌受试株对氨苄西林(83.69%)的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四环素(80.85%)、磺胺异噁唑(77.30%)、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1∶19)(68.79%)、氟苯尼考(67.38%)、头孢噻呋(65.25%)、大观霉素(60.99%)、恩诺沙星(51.06%)、氧氟沙星(46.10%)、庆大霉素(42.55%)、安普霉素(38.30%)、头孢他啶(29.08%)、黏菌素(23.4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19.15%)、美罗培南(10.64%)和乙酰甲喹(7.09%);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磺胺异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是最流行的耐药谱(5/141,3.55%);84.40%(119/141)受试株对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51.06%(72/141)受试株对8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结果表明,山东省畜禽源大肠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本调查可为指导山东省畜禽养殖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05期 v.59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吴英;李国平;王淑琴;伊平昌;孟茹;张成图;
为了调查青海省某奶牛场乳房炎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本试验从青海省西宁市某奶牛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乳样共计106份,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后,用琼脂扩散法检测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从乳样中分离到的204株优势细菌主要为乳酸乳球菌、马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显示,马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头孢唑林和美罗培南敏感,对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和卡那霉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产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以外的大部分药物高度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和美罗培南敏感,而对卡那霉素和诺氟沙星耐药;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性高,而对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和美罗培南敏感,对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结果表明,该牛场乳房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对头孢类药物多保持敏感,对其他类型抗菌药存在不同程度耐药,链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普遍耐药,应引起临床重视。本试验结果为该养殖场更好地防控奶牛乳房炎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3年05期 v.59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尹金花;李玫毅;吴兴;贺建忠;
为了解新疆某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情况,本试验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110头奶牛440份乳样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隐性乳房炎呈阳性的乳样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PCR检测技术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该牛场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38.18%;从乳样中分离和鉴定出84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该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分别占33.33%、25.00%和16.6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较敏感,对红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对青霉素和克林霉素普遍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制定科学合理的奶牛乳房炎防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05期 v.59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张庆宇;陈佳琦;马玉华;张飞燕;金洁;吕龙宝;
为了探究树鼩人工繁育技术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本试验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间收集的共352份全人工繁育的仔树鼩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 2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4个不同遗传背景树鼩家族仔树鼩睁眼时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分别研究有无初乳、不同性别和有无腹泻对仔树鼩睁眼时间的影响,对幼仔出生重、睁眼重与睁眼时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计算回归系数(b值)、95%置信区间(95%CI)和P值。结果显示,家族Ⅱ与家族Ⅳ仔树鼩睁眼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家族Ⅰ、Ⅲ、Ⅳ仔树鼩睁眼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无初乳个体睁眼时间极显著早于有初乳个体(P<0.01);雌性睁眼时间显著早于雄性(P<0.05);腹泻和未腹泻仔树鼩睁眼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幼仔出生重与睁眼时间无相关性(r=-0.024,P>0.05);出生重与睁眼重呈正相关(r=0.410,P<0.01),回归分析显示[b=2.340,95%CI(1.798~2.882),P<0.01];睁眼时间与睁眼重呈正相关(r=0.484,P<0.01),回归分析显示[b=0.155,95%CI(0.129~0.180),P<0.01]。结果表明,在人工繁育条件下,仔树鼩睁眼时间受遗传调控影响,雌性、无初乳个体会更早睁眼,体重发育较轻个体可能较早睁眼,短期腹泻不影响幼仔睁眼时间。
2023年05期 v.59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